我要檢舉脊傷中心回首頁  
 
  使用者:( 訪客 )   本日人氣:000000440 | 累積人氣:002429930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more
 
★HOME > 健康天地 > 保健常識
罹患功能性腸胃疾病 當志工三個月後回診不藥而癒
   2017/09/18 發佈  
 
【本報嘉義訊】五十五歲楊姓婦人因反覆肚子痛,多次就醫、檢查都正常,服藥會改善,但停藥又發作,十分困擾,經醫師診斷為功能性腸胃疾病,建議參加義工服務,放鬆心情,數月後腹痛不藥而癒。

一年前楊姓婦人帶著檢查資料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她表示之前曾多次就醫,電腦斷層、超音波、大腸鏡、胃鏡等檢查做過多次,每次檢查結果看起來都正常,但就是會肚子不舒服,吃了藥就會好一點,不吃藥就又不舒服,診斷結果多是說腸躁症或是腸胃不好,讓婦人十分困擾。

腸胃內科李翔豐醫師看過檢查報告後,診斷為功能性腸胃疾病,也就是腸胃沒有問題,但卻會不舒服。李翔豐醫師向她建議,既然這麼久以來吃藥的效果一直好好壞壞,不如就不要吃藥,因為他之前有病人曾靠「做志工」改善症狀,因此建議婦人每週二天做志工,嘗試看看效果如何。婦人接受建議,回家後開始做志工,三個月後回診時向醫師表示,醫師的藥方真的有效,最近一、兩個月已經不再覺得肚子痛了。

李翔豐表示,功能性腸胃疾病是一種文明病,因壓力、大腦過度疲勞引起腦腸軸失調,常見的功能性腸胃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大腸激躁症」,這類患者約佔腸胃科門診病人的五分之一,常找不到病因,做過各種檢查,結果都正常,腸胃科醫師通常不喜歡遇到這種病人,因為查不出病因,可是病人就是會不舒服,總是說肚子糟糟的、悶悶的、脹脹的或燒燒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一再反覆就醫。

李翔豐表示,已有研究證實,運動能改善功能性腸胃疾病的症狀,而心情放輕鬆、不焦慮,也有助於改善症狀,因此他綜合兩者,發現做志工是很好的選擇。李翔豐表示,婦人的功能性腸胃炎與憂鬱、焦慮等情緒有關,當志工助人既能促進血清張力素分泌,改善憂鬱情緒,又能運動,且可轉移注意力,一舉數得,可說是治療功能性腸胃疾病的良方。

李翔豐建議,若有功能性腸胃疾病,可以多吃有助血清張力素分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深綠色蔬菜、香蕉、南瓜、櫻桃、堅果、燕麥、大蒜、葡萄柚等改善情緒,適量運動也有幫助。李翔豐說,已有研究證實,運動能改善功能性腸胃疾病症狀,而心情放輕鬆、不焦慮,也有助於改善症狀。 
 
♥ 我要收藏◆發表留言◆我要檢舉▲TOP◇回列表頁  
檔案下載:
相關連結:
 
目前沒有資料!!
 
( 請先登入會員 )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脊髓損傷者社群網站 桃園縣楊梅鎮高榮里快速路五段701號 TEL:(03)490-9001 FAX:(03)490-8860 E-mail 
© 2010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本虛擬主機由「匯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贊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