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檢舉
│
脊傷中心
│
回首頁
使用者:
( 訪客 )
本日人氣:
000000211
|
累積人氣:
002356400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脊髓損傷患者通報系統
訊息公告
討論館
活動辦理
健康天地
保健常識
醫療資訊
神經再生、修護
心理建設
性與生育
脊髓損傷衛教影片
生命啟示
輔具訊息
輔具新資訊
輔具的應用
輔具DIY、保養、維修
福利與權益
福利新知
縣市福利
相關法規
相關機構團體
休閒旅遊
國內遊記
國外遊記
國內旅遊資源
國外旅遊資源
住宿
心情小站
生活小撇步
運動天地
無障礙環境
脊髓張老師
部落格
★HOME
> 健康天地 > 醫療資訊
老人家膝蓋壞了了 亞大機器人手臂登板救援復原快
2017/09/01 發佈
很多老人家因為膝關節疼痛,行動困難導致生活品質下降,有的服用止痛藥及注射玻尿酸都無法緩解改善症狀,亞大附醫今天發表新的手術方式,透過3D立體定位及機械手臂,精準磨除及置換受損的膝關節,大幅減少韌帶及關節周邊軟組織的傷害,保留更多健康骨本及完整韌帶,讓患者迅速恢復關節功能,讓有膝關節問題的民眾治療時多一種選擇。(張文祿報導)
一名民宿老闆,才六十五歲,膝關節內髁壞死而導致關節炎及疼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副院長黃揆洲表示,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膝蓋軟骨磨損,導致骨頭與骨頭相互摩擦,若是過度使用,或在短時間內操勞過度,都有可能提早或加重關節疼痛的症狀,由於會造成日常生活嚴重不便,與失智、中風和冠狀心臟病並列為老人失能的前四大疾病,常被稱為「老人失能殺手」。
黃揆洲指出,林姓患者接受各種保守治療都無效,經評估屬於中度退化性關節炎,而且因為只影響膝關節內髁,建議他接受「MAKOplasty機器人手臂單髁關節置換手術」,透過3D立體定位及機械手臂,協助精準磨除及置換受損的膝關節,大幅減少韌帶及關節周邊軟組織的傷害,保留更多健康骨本及完整韌帶,讓患者迅速恢復關節功能,隔天患者就能下床行動。
黃揆洲副院長說明,林先生的症狀,如果採用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因為傷口較大,同時要切除外側好的軟骨以及前後十字韌帶,病人術後疼痛較厲害,而且切除前後十字韌帶,病人的本體感覺會喪失,約需三到六月才會逐漸恢復。藉由術前電腦3D立體影像組合以及術中MAKO機械手臂導航,可以讓手術的切割的精準度控制在一毫米以內,大幅提升病人人工關節的長期存活率,以及早日恢復生活的功能。
黃揆洲介紹,相較於微創全人工膝關節手術,「MAKOplasty機器人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平均住院日為一到三天,平均復原期為兩週,傷口約七到十公分,手術過程中因透過電腦導航以減少誤差值,並保留前後十字韌帶,讓患者術後膝蓋活動更自然,患者滿意度普遍高於傳統手術。不過黃揆洲提醒,這項機器人手臂自費額較高,單邊約四十五萬元,且需經醫師評估,如果膝關節退化嚴重,可能還是得仰賴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中廣新聞
♥ 我要收藏
│
◆發表留言
│
◆我要檢舉
│
▲TOP
│
◇回列表頁
檔案下載:
相關連結:
目前沒有資料!!
( 請先登入會員 )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脊髓損傷者社群網站 桃園縣楊梅鎮高榮里快速路五段701號 TEL:(03)490-9001 FAX:(03)490-8860
E-mail
© 2010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本虛擬主機由「
匯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提供